·商铺论坛全新上线,访问地址:http://www.3puok.com/bb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中心 >> 管理实务 >> 正文内容
  • 再说调控中的成本公开难
  • www.3puok.com 2011-08-01 15:01:16 
  • 中国搜铺网

    楼市侃吧

      吴 穹

      “房价反暴利,晒开发成本”的话题由来已久,不仅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建议、议案,也有专家发表看法,因为种种原因,“晒成本”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他们认为,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公开了,就能够知道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差额是多少,有利于控制开发商的利润额,更有利于防止行业暴利,有利于控制房价非理性上涨。

      专家的意见也很直接明了,“晒成本”可以厘清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责任所在,比如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开发商的财务和营销成本、税费成本以及企业利润目标等,是非曲直可以一目了然。

      本人曾经撰文论及开发商的项目发展中因为有为腐败买单的灰色成本,还有社区不同标准环境营造成本等难以计算的成本,导致“晒账本”的不可能。有消息说,福州市物价局2006年7月公布了一次房价成本,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悄然收场。有趣的是最近两则新闻给出了不言而喻的答案。

      其一,“成本本身”是否含有水分?据新华网报道,7月上旬,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钱塘帝景”楼盘开盘发售的有两幢楼,其中,毛坯交付的6号楼均价为27500元/平方米,精装修的2号楼均价为32500元/平方米。开发商公布的6号楼“成本”如下:土地使用权取得费5674元/平方米,住宅开发成本5665元/平方米,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财务费和销售费为2232元/平方米,预期利润6525元/平方米,税金7404元/平方米,结果引起关注,有人怀疑其建安费用高达5665元/平方米、税金7404元/平方米的水分,也有人直言意在忽悠。新华社记者跟进调查发现,公布楼盘开发成本引发轰动现象的背后,既体现了开发商的社会信任度缺失之殇,也有政府部门在增进房地产业相关数据透明度方面缺乏作为之痛。

      其二,上述账本中显然没有计入腐败成本,所以晒出来的数据不足以服人。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比喻,上周最惹眼的新闻是《俩天堂贪官昨同入地狱》,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由于该领域资金投入量大,土地流转、工程建设等环节权力相对集中,加之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利用职务便利在城市建设领域谋取利益的职务犯罪现象尤为突出。两罪犯同样都曾经担任主管城建工作的政府领导,两人的主要犯罪行为也都与土地审批和建设领域相关,都是利用手中掌握的土地审批等行政权力违规操作,为自己攫取巨额私利,且犯罪数额特别巨大。

      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受让项目股权、承揽工程、结算工程款等事项上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索取浙江坤和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库等14人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5亿余元,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国有公司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利润5359万余元。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分管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房产开发等13个领域,三年时间里收受地产商人贿赂共计人民币1.1亿元。这两位贪官的3亿多元非法收入来之于发展商,发展商的这笔支出最终会体现在房价中被置业者分摊,这么大数额的支出,足以说明项目的腐败成本是巨大的黑洞,这是靠“晒账本”无法明示

      很显然,腐败成本的存在,是导致房地产开发“晒账本”难的关键所在,发展商因此有难言之隐,进而有三难选择,要么冒风险列举腐败成本这其实根本不可能,要么自己承担暴利的责任,要么就公布假成本构成欺骗人。如果仅仅是开发成本其实很简单,问题是因为要“平”掉腐败成本,公布的成本账只能是忽悠人的假账,不足以取信于人。

      “腐败成本”必将推高房价,转嫁给消费者,甚至绑架地方公权力,导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力弱化。腐败不除,房价难抑,房地产市场难以规范。新华社发表时评提出,要“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事实让人们清醒地看到,如果不清除“腐败成本”这只“拦路虎”,晒开发成本几乎不可能。因此看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这个任务相当艰巨,不是处决一两个贪官就能解决的问题。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