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
中国搜铺网讯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发展趋势一直备受关注。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在昨日举办的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分论坛上表示,从现在调控的结果来看,明年1、2月份会出现一个低点,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出来。他同时认为,特别从近7年的情况来看,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确实过度依赖于房地产业,国家或将对房地产发展的模式做重大调整。
以下为对话原文实录:
刘戈(主持人):今天上午我也听了很多嘉宾的发言,主办方把原来的"新冲突"改成了"新共识",很多嘉宾都是按照"冲突"来准备的,可能在我们的话题这里可能"冲突"这两个字显得更加的明显。也就是说对于房地产,本来我们之前没有人怀疑它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那么它的上游和下游带动了非常大的从生产到就业的非常长的产业链,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但是由于这一两年来房地产业的巨大变动,它背负上了很多其他行业所没有的偏激的看法,有一个词出现了,叫"绑架",因为它影响面大,所以有一句话,"是不是房地产业绑架了中国经济?"当然我想在座的几位没有人会同意这样的看法,但是我们把这个话题列出来了,现在实际上我们是在这个地方,对房地产在现阶段中国经济当中的作用和价值,我们再给它一个判断。所以我们第一个话题从这里开始,就是这个绑架的概念到底有没有?客观上是形成了这样一种相互的关系?还是一种纯粹的情绪上的发泄?
刘晓光:绑架,实际上我们这个行业跟四五十个行业高度关联,如果说绑架就要看它占GDP的比重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确实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跟中国经济和政治的气候相关。给人一种看法或者一种感觉,我觉得现在这个东西来讲,到今天为止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了,很复杂。一方面是收入很低的人,一方面是收入很高的人,一方面6年以前在北京存了8千块钱的人现在是8200、8500,买了房子的人变成3万多了。
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不能说是绑架了国民经济,应该说它在中国现在的历史阶段当中,它的地位、作用、意义和影响度都非常重要。所以从另外一个侧面角度来讲,某种意义上其实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很大。
中国的跟世界的企业到底差在哪里?差距确实非常大,无论从理念、治理结构、国际化资源配置、国际市场、创新的程度差距非常大。现在很多企业原来是做产业、做贸易的,都转移到地产行业,这确实是中国高速成长的行业。我接触了很多大的机构,可能有三百亿、两百亿。
刘戈:很多做其他行业的,最后全都进军到房地产行业。
刘晓光:就是往这里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到底怎么发展?中国的经济到底怎么发展?确实我也在思考,仅仅依靠房地产业是有问题的。即使是房地产业,也应该有其他的功能和产业的背景。仅仅是房地产业,我们盖一片住宅,卖完就跑不行。下一步应该从我们房地产业的转型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产业?产业怎么融合?怎么能把现在的融合起来?这可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的感觉,确实从这13年的情况来看,特别是近7年的情况来看,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确实有些过度的依赖于房地产业。
从现在调控的结果来看,肯定我的判断,我认为是这样,明年1、2月份会出现一个低点,至于低多少我看不准,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出来。
刘戈:您觉得最近一段时间还有新的办法出来?
刘晓光:昨天李总在这里,我发了言,他们认为我很极端。我的发言还没有说完,在微博上就上去了。我感觉到,可能国家对于我们房地产发展的模型会有重大的改变,很悲观。为什么这么说?过去我们没有房地产,是分配房,后来走了彻底的房改,大面积的商品房,小面积的保障房,这个模型往下走,现在我们的判断是两种,一种就是商品房国家不干预了,让它去发展,国家下力量解决保障房,包括廉租房和限价房,这是不是一个模型?我现在看,根据现在出台的东西,可能不是这个模型。
刘戈:不是一个终极的模型。您就别卖关子了,您觉得这个模型大概是什么样的?给我们描述一下。
刘晓光:我只能简单的把我的想法描述一下,房地产是不是支柱产业现在争论很大,将来可能要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定义。现在看来出台的政策有经济手段,利率、保障利率,按揭成数。也有很多行政性的,不让你买第二套房,不让外地人买房等等。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可能国家对于房地产发展的模式要发生重大的调整,这种调整就是商品房到底怎么办要有一个说法,保障房现在什么程度要有一个说法。到底用什么样的行政手段来控制这个产业的发展?可能也会有说法。比如是不是让你开工?在预售房上会怎么办?将来价格怎么办?成本是让你打开。如果这一套东西出来了,可能会影响新的发展模式。
刘戈:您觉得这种管控会更加的强烈和细致?就是对于商品房也会有更严格的管制?包括我记得两三年前,像南京有些城市,比如说控制你的利润率等等这样的一些方式,都会被用到您说的新的模式当中吗?
刘晓光:如果说房价继续维持这样的一种状态,不断的调控,不断的上升,我想肯定有一个最后的说法。
刘戈:也就是说像有人说的那样,在房地产领域率先回归到计划经济?
刘晓光:完全回归肯定是不可能了,因为市场化的道路已经走得更长了,但是局部的时间,比如一段时间内,一些疾风暴雨的东西会出来,行政化的东西会出来,影响这个新的模式的变动可能会浮现。
刘戈:您隐隐的感觉到这种新模式出现的依据是什么?是一个政治上的考虑吗?还是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
刘晓光:肯定有政治上的因素。
刘戈:也就是说政府在房地产价格控制上的决心是不会更改的?
刘晓光:绝对不会更改,刚才怒波讲到一个问题很现实,香港700万人,新加坡300多万人,我们13亿人,我们用什么方式通过保障房解决?这是不现实的。像凌总说的,对于急切的廉租房如果能够解决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绩了。如果我们的调控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涉及到政府的问题了,如果没有一个特定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没有出现一种变形的模型不能解决。
刘戈:如果这种新的模型是成立的,而且使用了,刚才黄总的这种判断还成立吗?
刘晓光:成立,但是就要打折扣了。
刘戈:也就是说,即使用了最严厉和最可能性的,我们以前根本没有想到的方式调控房价,以后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现在买房仍然是合适的时机,这是您的看法吗?
刘晓光:从资源的配比上肯定每年会上涨,但是刚才怒波讲的,如果把小产权放开了,农民土地可以流转了,那都是重大的模式的改变,那就是革命性的,所以我一直感觉到会非常振荡。
刘戈:现在其实我们无法预期,如果把小产权房,农民的宅基地全部开放了以后,对于市场的这种影响。因为我觉得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就是把小产权房开放了。
刘晓光:不敢做。
刘戈:但是做起来,这个东西是一个重大的决策,但是要做的话,如果要是像您谈到,这是一个政治上的考量,那么也有可能性,也成为您说的另外一种新的模式。
刘晓光:现在几个重大的问题,一个就是土地要有新的革命出现,二是刚才说的小产权房,农村的流转地要流转,三是行政性的手段。如果这三个都出现了,可能有新的模式。
刘戈:听了几位房地产老总的发言,我觉得在一个问题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就是说如果想买房子,还是要尽早出手。
刘晓光:现在问题是有需求,还要调控,这是矛盾。
刘晓光:我觉得可能明年还是看态势,根据态势来讲,可能仍然有些新的东西要出来,但是刘晓光:我觉得可能明年还是看态势,根据态势来讲,可能仍然有些新的东西要出来,但是不会一步到位,模型的磨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