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等新的流通方式,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在市场营销中显示出很高的增长率。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的百货店将要或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呢?实际上,根据2001年1~8月对限制以上零售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统计,百货店销售额占零售额的57.40%,绝对是零售时常的主力业态。而且,现代商业不仅要有“繁荣(时常)”的功能,而且要有“繁华(都市)“上午功能,百货店对后着所发挥的作用,完成是连锁超市不可代替的。百货店目前在经营上遇到困难,很大程度上是 结构调整后造成的。中央提出,发展是”十五“时期的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对于中国的百货店业来说,要想在新世纪得到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结构调整求生存,以结构调整图发展,以结构调整创新业,走上新的复兴之路。
调整业态结构 改变单一形式
百货店业态1852年产生与法国巴黎,并以规模宏大、商品丰富、服务周到、购物舒适为特征,长期成为零售业的“旗帜”。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心理个性化,消费行为多样化,对价格、质量、品种、方便、服务等各种流通要素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原有业态的不断推陈出新,百货店的领先地位已经动摇。特被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很多国家百货店的销售额处于负增长状态。
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轨迹表明,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顾客需求,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场这两种业态近些年发展很快,从传统百货店中分流了大量的购买力。购物中心由一两个大型百货店或超级市场作为骨干,引进为数众多的各种类型的专卖店,还有大量的餐饮,娱乐设施和电信,邮政,银行等服务机构。与此同时,仓储式商场由于商品齐全,物美价廉的特点,又大量吸引着购买一般生活日用品的顾客。
目前,国内一些百货店已经在业态结构上进行了大胆调整。总结他们的经验,可以得到很多启发。例如,有的百货店大量引进名牌厂商进店开设专柜,同时腾出部分营业场地增设餐饮,娱乐设施,实际上成为“微型”购物中心。有的地处城乡结合部或周边交通便利的百货店,在首层或地下室开办大型仓储式商场,实行“一点两态(业态)”经营。有的则把两种新型业态形式结合在一起,把百货店办成“仓储商场+转柜”。这些有益的尝试,大都取得交好的效果。有人认为这是“四不像”,不规范。其实,所谓业态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怎样有利于销售就要怎样去做,完成不必拘泥与形式。国外有的购物中心,由于周围有办得很好的百货店或大型超市,索性店内不再开设作为购物中心“支架”的百货店或超市,同样也办得很好。
调整经营结构 突出特色经营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百货店的综合性,强调商品齐全。其实,在当今消费多元化的情况下。一个商店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别是我国很多城市的大型百货店,都相对集中在几条商业街或几个城市商业中心,让消费者最反感的就是“一个面孔”进哪个店都觉得“似曾相识”。
调整百货店的经营结构,基本的原则是:与其大而全,没有特色,不如大而专,突出特点。百货店的特色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降低商品档次,以工薪阶层和中低收入者 为主要服务对象,是一种特色;对某一类产品,做到品种尽可能齐全,是一种特色;营业时间长,为顾客提供各种方便,也是一种特色。上海市徐家汇商业区的几家相邻的百货店,几年前就开始发展“错位经营”,突出各自特色,实现了共同发展。上海市商委把徐家汇的经验推广到全市,特别是指导南京路上的三家大型百货店进行“错位经营”,成效显著。
我认为,有些百货店向大型专卖商店的方向发展,不失为调整经营结构中的一种选择。大型专卖商店可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营某一类商品,做到品种丰富,价格齐全,并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种商品适宜经营选择性商品,如大家电、家具、玩具、体育用品等。由于品种齐全,价格适中,又不是经常购买,可以吸引很大商圈的顾客。再一种是专门经营某一种品牌的商品,同其他专卖店形成互相竞争又互为补充的关系,便于消费着比较选择,也能形成很大的吸引力。
调整组织结构 提高集约化程度
中国的百货店,一方面存在过于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主要商业区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问题。从国外看,百货店由于其商品高档化、个性化、小批量化等特征,较难实行高度标准化的连锁经营。但是,国外的百货店一直在努力提高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他们或者组成大型商业集团,发展集团内部的多种业态经营,互补互利;或者开设分店,使用共同的商号,商誉共享同类商品或同一厂商的商品统一采购,极少有单位独立经营的情况。
我国的百货店同外国不同,高档化、个性化、小批量化等特征并不十分明显,更应该努力发展集团经营或借签连锁经营的模式。从国内情况看,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集团在几个城市开办了分店,大连商场集团收购了其他几个城市的百货店,都取得了交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看好。要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引导和推动,加快我国百货店的联合、重组、发展集团化、连锁化经营,力争尽快形成几个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经营的百货店集团。同时,在百货店内部,凡是自营的部门都应尽快实现统一进货、统一结算,降低进货价格和进货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
调整所有制结构 发展多元投资主体
商业零售作为竞争性的行业,国有经济要实行战略性的调整。百货店也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国有独资企业为主的状况,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一方面吸收社会资金,壮大实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制转变机制,增加企业活力。目前销售额排名全国前列的百货店,绝大部分都是股票上市公司,充分体现了调整所有制结构的重要性。“十五”时期,国家将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大型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各地的百货店要抓住机遇,规范上市,转变机制,提高效益。
但是,在百货店调整所有制结构时,也要时刻注意防止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不能把所谓的“国退民进”作为改革的方向。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全国各地在市场竞争中起到龙头作用的百货店,能够同外商企业进行竞争的百货店,决大部分是国有控股企业;如果不顾事实,不负责任地要求国有经济全部退出百货店行业,后果是不堪设想的。